家政业的春天来了

家政业的春天来了

--来自全国家政服务

提质扩容经验交流现场会的报道

春风和煦,春水醉人,3月的杭州弥漫着淡淡花香。

3月29日,全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杭州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地方发展改革委、人社厅、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还邀请了许多家政企业的负责人。

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激动地表示:"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很关心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强调家政业是朝阳产业,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召开经验交流会,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我非常感动,要将家政这项事业继续深耕。"

家政业是有待开采的"金矿"

早在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就看望了"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员并对家政行业作出重要指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今年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做出重要指示,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和"阳光大姐"卓长立一样,吉林小棉袄家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洪明也很早就进入到家政业,而近两年,他深深感到,家政行业的春天来了。

2004年,他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成立了一家家政公司,当初取名"小棉袄",就是希望公司的家政服务为每个家庭带去女儿般的温馨和体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集物业、家政、保洁、保安、劳务派遣、居家养老、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目前,公司核心管理团队270多人,合同制员工近6800多人,与吉林省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新增就业2000多人。2016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股转系统审核,成为吉林省第一家家政服务业新三板挂牌企业。

"去年一年我们并购了三家相关的家政企业,给我们带来了4000多万的营业收入,2017年,集团全口径业务营收收入实现2.6亿元。" 高洪明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十多年一路走来步履艰辛,但是当初的选择是对的。目前集团正计划上市,也许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家政行业的上市公司。

风险投资基金也纷纷开始进入到家政企业。上海悦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悦管家创立于2012年,开创初期以传统家政服务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家庭业务拓展至企业业务,并成功引进天使轮基金和A轮风险投资基金。2016年把核心商业模式从上海复制到了北京、2018年开启了苏州、杭州和天津等市场。截至目前,企业已经培训家政服务人员接近20000人次、解决就业5000人次;已经服务了上海近20万个家庭用户、近300家企业用户,包括北京奥体匹克中心等。

过去几年,家政服务行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同比增长26%,对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家政服务业就业人数在2800万人左右。

"这是一支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但又充满活力的劳动大军,内部优化挖潜的空间巨大。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管理制度变革推动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升级改造,很多行业的生产率提升有效对冲了要素价格上涨,而家政服务是为数不多的有待开采的`金矿`。可以预见,家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将深入推进,家政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正在加速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他分析说,总体上看,家政服务业还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高品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和服务明显短缺。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和家庭结构变化,形成大量"4-2-1"或者"4-2-2"结构的城市70后、80后家庭,购买育儿养老等家政服务已经成为一项经常性支出。考虑到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全面两孩政策效应释放等因素推动,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供给,缩小优质家政服务供需剪刀差,让越来越多的"刚需"家庭能够从中获益,关系到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稳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多举措引导家政服务提质增效

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印发《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了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的任务。近一年来,地方也做了相关工作来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北京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落实"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中心城市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目前,北京市爱侬、嘉乐会、泰维峰、金月时代、七彩乐居等7家"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品牌连锁企业已分别和商务部明确的四川、安徽、陕西、甘肃省的相关贫困县签订了合作协议,接收家政服务人员1万余人。同时,大规模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针对首都春节期间家政服务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引导在岗家政服务员错峰返乡、留京保供。2018年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对参与春保行动的家政服务员实施实名认证,共26857名家政服务人员留京保供,累计提供住家型家政服务16710单,计时型家政服务124861单,服务市民281万人次。

广东省则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在省、市两级成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机制,80%以上县(市、区)设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相关协调机制,15个地级以上市建立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同时,加快建立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供给标准化。结合广东实际,制订出台多层次的地方标准。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社区家政中介服务规范》等规范标准。

湖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跃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湖南全省十四个市(州)家庭服务企业将近6000家,年服务额过千万的企业达26家,拥有全国"千户(68)百强(12)企业80家",涌现出了雅贝、金领玮业、辣妹子、鼎好、好日子、天池等一大批有社会担当及创新能力优质品牌企业,全职从业人员达61万多人,灵活性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实现居家养老、家庭及社区保洁、保姆、月嫂、母婴护理、育婴早教、病患陪护、课后少儿托管等主要服务业态全覆盖。

黄跃佳介绍说,湖南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抓手作用,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如建立了省、市(州)、区(县)三级家服协会(会长)联席会议机制,制订全省行业团体标准,邀请家庭服务业相关行业协会列席,建立了较为高效的协调机制、标准化管理机制,实现了跨行业资源整合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目前来看,家政行业的就业人员呈现金字塔结构,年轻人少,而40岁至60岁的人员占一多半,而且大多都是农村人口及困难家庭人员。卓长立谈到:"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我们牢牢抓住培训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家政人才升级`工程。我们形成了阶梯式、系列化培训体系,创新出`理论+案例+实训`、`精准培训`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出大批知识型、技能型、服务型家政专业人才。"其中,5万多名家政服务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更有6000多名具备高级职业资格,300多人成为授课教师,40多人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2015年家政行业首个以家政服务员名字命名的"刘桂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落户"阳光大姐"。

高洪明谈到,企业服务专业化对于家政行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小棉袄"始终坚持"1+1〉2" 的经营理念和"1‰=100%"的服务理念,于2008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随着企业的发展又相继通过了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吉林省较早通过三项管理体系认证的物业及家政企业。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十本手册,形成了小棉袄集团专业化体系。采用阿米巴经营的方式将各业务打造成专业而独立的单元。在做强服务队伍的基础上,利用客户管理系统、呼叫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手段,形成一支外松内紧的高效运营团队。

顶层设计让家政行业走得更远更好

"家政服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家政行业未来能否走得远、走得好,规划非常重要。" 卓长立建议,国家从产业和事业的高度统一谋划,制定出包括行业定位、发展方向、市场规则、人才培养、从业人员社会保障、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规划,保障家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她谈到,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家政服务对于安置就业、拉动消费、扶贫、养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97%的养老服务是由家政服务来完成,但却享受不到与养老相同的产业政策。因此,她建议,把家政行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按照养老产业给予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让有实力、有能力、有担当的家政机构通过试点示范的方式推动行业提质扩容、升级发展。

李尉认为,应确认"灵活就业"用工形式法律地位。他建议,为更好落实《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能否适时推动《劳动法》的修订,明确家政服务业"灵活就业"用工形式的法律地位,完善家政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税收、就业安置等政策。他还建议对全国贫困县地区家政服务人员脱贫继续强化就业导向,实行培训、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以贫困地区家政服务人员连续就业时间和实际收入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脱贫,最后按照完成脱贫致富人数来奖励企业。

会议认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角、更有效的手段,抓住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一是进一步深化家政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不断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来规范各方行为,形成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要重典治乱,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防止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是大力推动创新引领家政服务转型升级。要积极开展"互联网+家政服务"创新,探索家政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紧密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高供需对接、人员管理、市场推广方面的效率等。

三是着力增强家政服务供需间有效对接。家政服务企业要瞄准居民家政服务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以居民对家政服务的满意度为导向,多发展符合居民胃口的家政服务模式,多培训一些适应居民要求的家政服务人员,多提供满足居民需要的家政服务供给。

四是加快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紧密协作工作机制。各方力量密切协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家政服务职业化规范化等建设推上新台阶。持续扩大家政服务业稳增长、促就业的拉动作用,并使之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孤独的玻璃渣
  • 1人赞过
1
0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