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舞蹈_哈尼族舞蹈《哈尼乐》_哈尼族舞蹈视频

ami_2009mm 175 字体: 放大 缩小

哈尼族人民能歌善舞,也非常喜爱歌舞,而舞蹈更是哈尼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哈尼族的民间舞蹈从古代一直传承至今,哈尼族人民保持了原舞蹈的风味,所以哈尼族的民间舞蹈为哈尼族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异彩纷呈、多样的哈尼族民间舞蹈。

哈尼人民与邻近的彝、汉、苗等民族和睦相处,往来频繁。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于民族间交往日深,互相影响也日增。门史书中所记载的哈尼族舞蹈如今已不复存在。清末民初,具有易门地方浓郁特色的各种民间舞蹈被哈尼族人民学习过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流传、演变,逐渐化为本民族的舞蹈。

例如,居住在绿汁江流域的哈尼族,因与当地彝族阿陆人杂居,随着岁月的流逝,竟与当地彝族跳一样的民间舞一一“葫芦笙”。已去世的一位姓沐的哈尼老人,在当地彝族、哈尼族人民中,享有“笙王”的美称。又如大朋多村,民国初年晋宁县木鲊艺人普韩秀将“花鼓舞”传到了该村;后来草箐、水塘等地苏纳人的民间舞蹈“找老跺比”、龙泉镇汉族的民间舞“装春”等也传到了此地。

长期以来,大朋多哈尼人便用“花鼓舞”和“装春”替代了祖传的“击锣鼓摇铃,头插鸡尾跳舞”的“洗鬼舞”。用纳苏人老少喜爱的.“找老跺比”取代了本民族原来的“挥扇环歌,抚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的传统舞蹈。

被各地哈尼人民称为“我们的舞蹈”的“葫芦笙”、“花鼓舞”、“装春”、“找老跺比”等,都受到当地哈尼人的厚爱,他们尽量保持原舞蹈的风貌,不随意更改。哈尼族历史悠久、支系很多,在不少民歌中都带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此外有边歌边舞的自娱性舞蹈《罗索》、《得波措》和民间《扭鼓舞》、表演性的《棕扇舞》等。

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缓、柔美特点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舞蹈动作古朴、细腻,充分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哈尼族风俗中,老人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们要围绕死者的住房跳集体丧舞《莫搓搓》,以寄托哀思。

木雀舞是元阳麻栗寨创作的。据说很早以前,这里一个姓卢的男孩生了恶疮,百治无效,后来在小鸟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故跳木雀舞以资纪念。该寨各户凡生第一个男孩,村里人就要到当事人家跳木雀舞表示祝贺,一般是四至六个男子手持木雀对舞。扇子舞是纪念白鹇鸟的一种舞蹈,传说白鹇鸟给尼族人衔来了谷种。舞时以手扇动小扇,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罗作舞是出殡时跳的。钱棍舞节日跳。平时青年们喜欢跳三步弦和拍手舞。各种舞蹈,都在固定的舞蹈曲,四弦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

铓鼓舞是哈尼族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哈尼族视铓鼓为神圣之物,制作大鼓是一件隆重庄严的大事。要选一专门房子,把空心鼓身安放里面,选男青年二人立于两端,均赤身裸体舞蹈,其动作是性爱的模仿。然后放五谷和铜铁等物在鼓内,蒙上牛皮,并在鼓面画上女性生殖器。铓鼓平时要选专人保管在家,任何人不得动用。每逢祭祀和喜庆欲跳舞时,由祭师用酒祭铓鼓后,方能敲铓打鼓起舞。铓鼓舞当是哈尼族母权时代的产物。

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异彩纷呈,通常在宗教祭祀性活动、传统的喜庆节日、婚娶佳期、农事、农闲、盖房和串姑娘等等场合下进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总体风格虽具有共性特征,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等原因而形成有些舞蹈个性不同,风格有异。主要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葫芦笙舞》等。

哈尼族舞蹈基本动作图片

《扇子舞》是哈尼族舞蹈中最古老、发展较为完整和具有一定水平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流行于元阳、红河、绿春、元江、新平等地。红河等地的哈尼族把昂玛和神树共同视为神灵崇拜,每年农历二月属牛或属虎日祭祀时,由妇女挥扇环歌,踏足起舞,舞姿端庄典雅、凝重古朴,动作悠缓,气态祥和,具有浓厚的祭祀特征。

《鼓舞》也是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哈尼族舞蹈中最具有震撼力的舞蹈。这种舞蹈,舞姿健美,节奏明快,动作刚猛,气氛热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颇能反映哈尼族粗犷朴实的精神风貌。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人既能歌也善舞,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有歌舞相伴。哈瑟和罗作是广泛流行于红河哈尼族地区流传的两种民间舞蹈,而在西双版纳和思茅专区的僾尼支系中,得波措又是一种极受当地青年和儿童们喜爱的集体歌舞,属边歌边舞的形式。它有快速和慢速的两种,前者的音乐活泼欢快,后者则悠缓抒情。此外,在澜沧、勐海等地流传的竹筒舞也非常有特色。它多是节日时由妇女持背水用的大竹筒击地为节,边唱边舞,歌声热情舒展、活泼欢愉,描绘出一幅生动、喜庆的民间节日画面。

哈尼族舞蹈视频竹筒舞图片

歌、舞蹈,也有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传递爱意,或者是自娱、助兴、庆典等实际功用。比如梅巴常用于伴奏民歌;多为青年人喜爱的其哩发音低沉微弱,多用于自娱或表达爱情;形似唢呐且为异车支系所有的册节,主要用于栽秧时吹奏并因此而得名。

白鹇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白鹇舞恬静优美。在稳重的鼓声伴奏下,在均匀颤动的韵律中,表现白鹇在林中窥看、漫步寻食、溪边饮水、嬉戏玩翅、亮翅飞翔等内容。舞蹈语汇丰富、动作优美,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动作较多,有一定的技巧性,是哈尼族舞蹈中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由于气候等自然的关系,元阳县等哈尼族地区,白鹇鸟较多,它们会成群地飞到林中空地或溪水边,嬉戏、喝水、起舞,会变换简单的动作和图形。相传很久以前,一只美丽的白鹇鸟在树上栖息时,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倒在大树下,于是它来回飞翔找寻,用咀含来珍贵的药草给老人吃,老人得救了,白鹇鸟才展翅飞向远方。为了感激和怀念善良的白鹇鸟,老人用芭蕉叶摹仿白鹇的翅膀跳起了舞蹈。至今元江县一带还在沿用芭蕉叶或棕叶做的扇子起舞。哈尼族人民认为白鹇善良、聪敏,视白鹇为善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之情,白鹇舞寄托了哈尼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Hey_我想你17
  • 心杰1314
  • 人生何惧
  • sunnywendy22
  • yan_qiu_ran
  • 8人赞过
8
5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