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小吃_锦里小吃图片_锦里小吃推荐

前奏zou 294 字体: 放大 缩小

锦里小吃街攻略图片

说起锦里小吃、不由自主的口水直流,来过成都或者在成都长住的朋友们,必定对锦里的小吃流连忘返,不光是色香味俱全,就制作工艺的讲究便让人的胃把持不住,哪管什么减不减肥。

锦里小吃最大的魅力在于古街赋予的休闲情怀。去过锦里几次,每次去小吃是必定要尝的,看看味道变没变,看看哪一家生意特别好。每次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锦里小吃排名图片

锦里是成都最集中的特色小吃聚集地,旁边是著名的武侯祠。许多外地游客,甚至本地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光去锦里坐坐,吃点小吃,享受锦里的酒吧文化,小旅搜集了锦里小吃一条街的各种美食!收藏起来,挨着去吃啦!

说到四川成都,那不得不提到锦里,吃喝玩乐一条街,简直是吃货的天堂,那么对锦里,你又有多少了解呢?

锦里小吃街图片

锦里便是锦官城,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在一些名家诗作中都有提到。

锦里小吃街哪个店好吃图片

现在的锦里为成都 著名步行商业街,锦里古街依托成都武侯祠 ,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

锦里小吃街几点关门图片

街区全长350余米,有茶坊、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等,其酒吧娱乐区、四川 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 工艺品展销区都错落有致。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和武汉江汉路等老街齐名,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锦里小吃一条街图片

在锦里,不去吃小吃就是最大的遗憾。比较出名的与好吃街的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面、凉面、卤菜都不错。还有一家卖油炸臭豆腐、洋芋的,也是四川的名小吃。在晚上,吃的地方就更多了。总的来说,锦里街上的小吃口味地道,来锦里您一定不要忘记品尝。

1、凉糕

推荐理由:凉糕吃起来又凉又甜极为爽口,利用糖、豆沙、江米等材料做成的糕点冰起来,再切块就成了糯米凉糕了,是夏天消暑点心之一。糯米凉糕口味众多作法也不大相同,其中有红豆口味、绿豆口味、花生口味、黑糖口味、芋头口味等,其口感吃起来都是使人感到清凉且甜而不腻。

锦里小吃街图片图片

2、叶儿耙

推荐理由: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到了四川,只要是有小吃,肯定有它。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菜分两味,咸鲜味美。

锦里小吃推荐图片

3、伤心凉粉

推荐理由:据说是因为“吃的人都会被辣得流下眼泪而得名”。佐料色泽鲜亮,凉粉爽口滑嫩,小米椒威力巨大,真是让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越吃越伤心”,一定要再来碗甜甜的冰粉才能化解。锦里的伤心凉粉酱料很足,价格也不贵,一份五元。确实辣,但不一定辣得人流泪。爱吃辣的四川人到了异乡吃不着辣,想必才会想念得流泪吧。所以,“伤心凉粉”的解释或许应为:吃不着才伤心的凉粉。

锦里小吃图片图片

4、糖油果子

推荐理由:糖油果子,又叫“天鹅蛋”。因形似而得名,是一种零食,是成都青石桥三绝之一。糖油果子以糯米、红糖和芝麻为原料,将糯米粉团在油中炸制后裹上白芝麻并用竹签穿起来。一串有四五颗左右。每一颗糖油果子浑圆光亮,呈棕红色,有焦糖香味,表面有喷香的白芝麻,咬下去皮脆内软,更有炸的好的果子里面是空心的。微带酸味的粘软糯米和焦脆香甜的外皮和着白芝麻嚼在嘴里,越吃越有味。

锦里小吃一条街图片图片

5、竹叶粉蒸肉

推荐理由:上号的牛肉裹上饱满的米粒,放在垫上竹叶的蒸锅里,上锅蒸到肉酥软为止。蒸好的肉吸收了竹叶的清香,麻辣鲜香,色泽红亮,软糯适口,让人垂涎欲滴。锦里的竹叶粉蒸肉不仅味道好,卖相也颇为精致,翠绿的竹叶配上红嫩的肉末,加以小米椒和葱花相配,不仅仅美味,更是视觉上的享受。

6、牛肉焦饼

三义园“牛肉焦饼”20世纪初开设于走马街口,后迁至上东大街36号,得名缘于联手创业的三个伙计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由于主制者曹大亨是哑巴,又名“哑巴牛肉焦饼”。

所谓“焦饼”其实是馅饼。成都方言中的“焦”,酥脆之意。牛肉焦饼麻辣烫咸甜、酥脆嫩香鲜诸味百陈。从相机取景框里看去,锦里所售牛肉焦饼尽管没有“川”字,螺旋状的饼皮依然颇为上镜。店主告诉我,吃三义园焦饼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喝牛肉汤——浓而不腻、淡中有浓、浓淡别致、味浓色纯的牛汁清汤,是焦饼是最佳伴侣呢。

7、钵钵鸡

在成都方言中,举凡土陶制作的罐、盆、大碗统称“钵钵”。“钵钵鸡”听上去像是装在陶制器皿里的鸡肉,其实含有传统饮食文化内涵,是一部活生生的饮食文化演化书。

“钵钵鸡”从乡野走进大都市,基本保留麻辣鲜香的内容,形式却发生很大变化——盛菜器皿由土罐升格为彩釉陶器,为卫生计,不再由顾客自选,改为以竹签分鸡身个部位穿成串出售。

吃钵钵鸡的最佳担当是奶汤面——钵钵鸡肉的鲜辣与奶汤面醇和相得益彰,教人禁不住感叹成都人真会过小日子!

8、三合泥

著名的三合泥,用大米、糯米、黄豆三种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辅料和水炒成泥状食用而得名。

炒的地道的三合泥不粘牙,不沾匙,不粘碗,号称“三不粘”。没吃过它的人可能光看外观就会选择放弃---活像稍微稀释了的芝麻汤圆馅儿,实在不漂亮。但是老成都一看到它,保准能立即唤醒食欲。

9、肥肠粉

来成都这个肥肠粉要试的,但不是在锦里试,因为在锦里尝过之后那粉的分量少的可怜,划不来的说。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陳陈
  • AndreZRDLQL
  • 千年泪雨cv
  • 大地_C934Y
  • FhxCkpi
  • 5人赞过
5
0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