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月

立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是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从气候学的角度来说,立秋并非秋天的开始。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才是秋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天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分别叫什么

秋天一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秋,第二个月就是仲秋,第三个月就称季秋。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也就是说孟秋是农历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其实每个季节都有三个阶段,农历一年中分为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孟、仲、季除了在季节上面体现,还在兄弟排行上面体现出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当国者则把持国政。

如春秋五霸,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国奉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后汉语“伯”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仲”的本意在《释名》中解释:“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是没有名字的,周礼中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区分排行。如古书所记仲子、叔姬,意思是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所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而是指姜家的大女儿!

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立秋的介绍

1、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

2、立秋又称为交秋,立秋意味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节气。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立秋后炎热的天气要在处暑之后才有可能消退。

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人们愈加的期待秋天的到来,但因为秋后还会热一段时间,所以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还是秋分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秋天的第一天是立秋。

虽说当下才刚刚7月,但是夏天已经过去了一般,马上就要迎来7天,从时间上看,立秋在前,秋分在后,立秋表示的是秋天的开始。从气候上看,立秋时节,部分地区仍然呈现的是持续高温的状态,而秋分的时候是处于一个比较凉爽的气候。

秋天是从立秋后算起吗

秋天是从立秋后算起。

立秋和秋分都是秋天的气节,不过时间不同,立秋在前,是秋天的开始是第一个气节,还会持续高温的,秋分就是进去深秋了天短了夜长了,气温就比较凉爽了,之后就来末秋了。

今年入秋时间是哪天

今年入秋时间是8月7号。

立秋是二十四节中的四立之一,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换节气。立秋从气候上讲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已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天气即将到来。另外桩稼和果实已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秋分是立秋到立冬之间的一个节气,严格来说它不是节是个气。因为二十四节气之中十二个为节,十二个为气。总称二十四节气。秋分对应的是春分,昼夜平分。气候是不冷不热的,另外它标志着秋天已过一半。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Taka桑超神传
  • 想喝冰阔落-
  • 天国相处
  • Yertimer
  • 9gE56yA8
  • 6人赞过
6
1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