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李鸿章-从时代的角度看

自诩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的李鸿章,有着传奇般的职业生涯,北洋水师、洋务运动等搞得有声有色,《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卖国条约为数不少,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李鸿章?

宰相合肥天下瘦这句话不是凭空而来的!

这两年李中堂后人为了洗白老李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当然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北洋水师总共花了4000万两白银,一年军费只有200万两左右。但李中堂死后留给后人的财产多达4000万两,可是北洋水师却缺少炮弹。当年一手主导北洋水师的李中堂少贪点甲午海战说不定就会改写。

要不然李中堂死后怎么会被鞭尸抄家呢?洋务运动大部分都是拿来给老李家创造收入去了。

从时代的角度看

有人说是裱糊匠,有人说是英雄,有人说是卖国贼。

李鸿章早年随老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奉命组建淮军。随着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临终诗 [清]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首李鸿章临死时写的诗充满了无奈与悲情色彩,此时清朝风雨飘摇,犹如浮萍。被逼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忧外患,民生凋敝。他试图用毕生所学富国强兵,但是总的趋势是清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顿。个人觉得李鸿章的思想有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到了已必须改革举国体制的时候,革命呼之欲出的时候。改良已经不起大的作用,只能短暂续命。李鸿章死活十年,清朝灭亡,退出历史舞台!

一种看法认为,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等。

但后世也多有诟病李鸿章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重视海防而放弃塞防(参见词条塞防之争);1885年在对日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即使这些事件受制于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误国行为承担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这也是一大污点。

历史上凡是真正做事的人,都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难免得罪很多不做事的人,这样就有赞誉的人,有诋毁辱骂的人,甚至骂的人更多一些。李鸿章是英雄还是卖国贼很难评说,但是他一定是一个敢于担当做事的人!

李鸿章这个人是民族英雄

李鸿章是个当差办事的,他唯皇帝命是从,他只是执行皇帝决定的前台跑腿的。东家不同意,打工仔能卖啥?多少年来,我们不提老板的错误,只骂老板指使的出面跑腿的马仔,这也算是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吧,不敢骂贵人,只骂劳苦的。

关于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中国杰出的近代化倡导者。作为最早认识到自强重要性的大臣之一,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近代化努力的诸多方面。

       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变革的鼓吹者,一个工业化的主张者,更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李鸿章是晚清高明的政治家。他毕生追求权力和官位,但从不以权害人谋私,而是为清朝谋取更多利益。

        李鸿章许多事业的成功,都得益于他非凡的政治才干和他作为政治家的影响力。李鸿章是中国出色的外交家。他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务实地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这是通常情况下一个弱国外交家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唯一能做的,而李鸿章所做的努力远远不止这些。

        他虽然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实,但是他至少保持了中国大部分领土的完整,推迟了中外战争的爆发。国人对李鸿章抱有成见,大概因为是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他一次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鸿章的最大缺点在于他无法使事业善始善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虽是自责之词,却也一针见血,这也是李鸿章虽然投身于多项近代化建设,却无惊人成效的缘故吧。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答案是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他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尽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美国记者都给予了李鸿章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扭转乾坤之人”,但是,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李鸿章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一个十足的卖国贼。然而,李鸿章果真有着让后世人如此痛恨的“业绩”吗?“卖国贼”的称号当真可以理所当然地戴到他的头上吗?李鸿章之所以被后世所唾弃,其一是他所创办的洋务运动;其二是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三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横家治夫
  • 彭国栋5
  • 百月蜜
  • 上车7富p丽
  • 6666瑞9
  • 7人赞过
7
5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