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灭亡-周王朝怎么灭的

西周灭亡原因和主要经过如下: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4、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周王朝怎么灭的

西周灭亡的原因:

1、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

2、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

3、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西周灭亡。

东周灭亡的原因:

1、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邀自来

本答案主体观点来自于李峰先生著作《西周的灭亡》

开宗明义,西周的灭亡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深层原因是西周在地缘和政治两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这些缺陷在西周的三百余年时间中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在西周末年的天灾和政治失误中崩溃。

好了,下面长篇大论来了

西周从建立时代起,就存在结构性的地缘缺陷,这样的地缘缺陷是西周政治体制设计的重要原因,也是后来我们要谈到的结构性政治缺陷的重要原因。这两个缺陷是相辅相成的,并成为促成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是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其实已经是成康年间了),局势很明显,整个周王朝分为两个部分: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的周王畿和三门峡以东的广大东部地区。

两个部分以三门峡为界限,三门峡以西是周的传统核心区域,三门峡以东是殷商曾经经营的区域。而这条通道本身又遥远狭长,通常情况下,以步兵为核心的周王朝军队要通过这条通道需要40~50日。

所以,西周初建时期,周王朝就面临了地缘危机——东西不相救、首尾不相顾,这样的危机在灭商不久的三监之乱中险些要了年轻的周王朝的命。

为了缓解地缘危机带来的威胁,周王朝进行了以下的政治设计:

1.建立严格齐整的宗法制度,通过大宗-小宗关系和异性联姻建立牢固的血缘联盟和秩序;
2.大建分封,通过姬姓宗室、姜姓盟友整合殷商遗民向外扩张,并建立册命制度维系和封国之间的臣属关系;
3.建立东部军事据点洛邑,整合部分殷民,建立殷八师,通过原有的西六师控制周王畿、东八师保证在两大地理单元中的绝对军事统治力。
4.更新了殷代的政治制度,形成后代周礼的雏形。(值得注意的是,周礼的建立并非如历史惯常认识的在周公旦一代快速建立的。从考古学证据上来看,商末周初的礼制改革力度主要是将殷代以酒和巫术为核心(核心器物尊、觚、爵)转向以宴飨祭祀为核心(核心器物鼎、簋),而我们熟知的用器制度直到西周晚期甚至春秋早期才得到确立。

这样的政治设计在西周初期的成康之际是非常有效的,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统治能力孱弱带来的危机,并创造了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周文化向东部的山东、北部河北和南部的江汉地区快速扩张,一派繁荣。

但是这样的政治设计中则存在结构性的缺陷:

1.血缘会稀释,宗法关系会疏远。”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五世或更晚之后,大宗和小宗之间臣属关系已经由血缘性向结构性转变。简单地说,已经从服务你大伯变成了服务你大BOSS,后者的臣属关系稳定性已经远不如前者;
2.分封是一次性的,创造封国换取忠诚在早期行之有效,而在这之后,空间被诸侯国填满之后,周天子再想将无主之地封给臣属就不再可能;
3.这套政治体制的根本保证是周天子压倒性的军事实力,这样的军事实力既能保证天子能征服更多的敌人并将敌人的土地用作赏赐,还能保证天子可以惩罚任何不听话的诸侯。

这些缺陷慢慢地在西周中期暴露出来,周昭王计划了一次野心勃勃的南征,目标是汉水以南的荆楚:

玄普邵昭王,广能支楚荆,帷奥南行。——史墙盘铭文

但是这一次南征显然并不像史墙盘上说的这样圆满,周昭王死在了南征之中: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史记·周本纪》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竹书纪年》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管仲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六师丧于汉水,我们并不知道这六师是西六师还是东八师的一部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周王室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这场灾难中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穆王世,周天子向东扩张的势头突然收敛,并将目光放到了西边,但是并没有得到好结果: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周本纪》

周穆王将矛头对准长期睦邻友好的犬戎,但是并没有得到太多甜头,反而在西边增添了一个新的敌人——犬戎。

而在帝国东方,怀夷徐国作乱则差点让周陷入危机。

在穆王之子共王之后,西周的核心体制宗法制也陷入危机: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史记·周本纪》

孝王死后,践天子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孝王,孝王死后,懿王太子夷王复位。史书对此语焉不详,但是这样的权力交接显然破坏了父子相继的宗法制,其中爆发了多少血腥斗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对于周天子的威信显然是巨大的破坏。

夷王时,夷王听信纪侯的谗言烹杀了齐哀侯,立哀侯之弟为胡公,这简直就是周天子自己在破坏宗法制。不久,齐国国人击杀胡公,立哀侯之子为齐献公,显然,这对周天子的威信造成了挑战。周天子对传统盟友齐国干戈相向,这段历史并没有被收入史书,但是记载在了青铜器铭文上:

唯王五年九月既生霸壬午,王曰:师史,令女羞追于齐。侪女甲伍昜登盾生皇画内,戈琱O,玄柲,彤纱,敬勿败绩。——五年师史簋

显然,周夷王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献公在齐侯位置上坐了九年,然后死亡传位,说明周王的军事行动并没有惩罚到齐侯。

周王朝进入中期之后,军事上的失利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变化:

1.代表周王室和其他地区诸侯国之间政治关系的册命金文减少,而诸侯国自铸自铭的青铜器比例增多,象征着周王室对诸侯控制力的下降;
2.以裘卫四器为代表的青铜铭文记录了土地交易的信息,说明名义上属于周王的诸侯卿大夫土地已经被作为私有财产进行交易;
3.周王赏赐给臣子的土地已经从“XX土”变成了“XX田N、OO田N”,说明周天子赏赐的土地面积已经变小,并且常常不连在一起,进一步说明周天子为了换取忠诚,已经开始赏赐王畿内属于周王室自己的土地。

厉王世,一次地方诸侯的反叛成为周王室衰微的重要证据,这次反叛被记录在禹鼎上:

禹曰:“不(丕)顯(桓桓)皇且(祖)穆公,克夾(紹)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朢?(遐忘朕)聖且(祖)考幽大弔(叔)、弔(懿叔),命禹仦?(肖朕)聖且(祖)考政于丼(邢)邦。?(肆)禹亦弗(敢惷),睗(錫)共?(朕)辟之命。”烏虖(嗚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肆師)彌?匌?(怵會恇),弗克伐噩(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雩)禹(以)武公徒?(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休,隻氒(獲厥)君?(馭)方。(肆)禹又(有)成。(敢)對(揚)武公不(丕)顯耿光。用乍(作)大寶鼎。禹其萬年子子孫寶用。

在位于南阳盆地的噩侯作乱时,周厉王调遣西六师和殷八师(可能是重建的)作战,却并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弗克伐噩),最后不得不依赖武公的军事力量才扑灭噩侯。(吐槽一下,这里周天子的命令中出现“勿遗寿幼”,就是扑灭噩方的时候要老人孩子一个不留,真是急眼了。)

厉王专利,将原属于周国人共享的山泽产生的收入收归国有,这可能是无奈之举,实际上,随着不断地将王室土地赏赐给臣子换取忠诚,西周王室此时可能已经陷入了财政危机。作为旁证,厉王世的青铜器中甚至出现了厉王将原属于一个臣子的土地赏赐给另一个臣子,显然这伴随着无奈,并将最终激怒周的臣子。

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史记·周本纪》

厉王出奔之后,周进入了共伯和执政的共和行政时期,这象征着周天子统治秩序的彻底崩解。

隹(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白(伯)龢父若曰:師毀,乃且(祖)考又(有)勛于我家,女(汝)有隹(雖)小子,余令(命)女(汝)死(尸)我家,司我西扁(偏)、東扁(偏),僕馭百工、牧臣妾,東(董)裁内外,毋敢否(不)譱(善),易(錫)女(汝)戈琱똆、[딧(緱)]必(柲)、彤紗(沙、綏)、干五鍚、鐘一肆、五金,敬乃夙夜,用事。再拜뻪(稽)首,敢對揚皇君休,用乍(作)朕文考乙中(仲)肆簋,毀其萬年,子(子子)孫(孫孫),永寶用亯(享)。——师毁簋(伯龢父若曰中的“若曰”此前只出现在天子的册命文中,这里出现说明伯龢父已经取得了和周天子相若的地位)

宣王世,宣王短暂复兴了周,却丧六师于千亩之战

宣王不脩籍於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史记·周本纪》

我们可以看到,在周前期,周的兵锋直指汉水之南,而在穆王之后,周王对于南方的军事作战都基本以防御为主,显然,周在南部的扩张在周中期之后已经停止。而另一方面,周穆王之后,西方鄂尔多斯地区的犬戎严重威胁到了周王畿。尤其在宣王世,居住在犬丘的周人盟友大骆被犬戎消灭,周和犬戎之间的屏障再也不见了。

(这里再强调一遍,犬戎不是游牧民族,西周晚期典型的游牧人群还没有出现在中国西部和北部,考古发掘证实犬戎是畜牧业发达的农业社会)

与东部不同,东部还有封建屏藩可以保护周不受蛮夷攻击,在西边,周王只能独自面对来自西方的攻击,来自犬戎的一波又一波攻击威胁着王畿腹地,多友鼎记载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入侵:

唯十月,用严狁放兴,广伐京〈追去辶〉告追于王。命武公遣乃元士羞追于京〈追去辶〉,武公命多友率〈率加辶〉公车羞追于京〈追去辶〉,癸末,戎伐笱衣孚。多友西追,甲申之晨,〈干加尃〉于厀,多友右折首、执讯廿又三人,孚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衣复笋人孚。或〈干加尃〉于共,折首卅又六人,执讯二人,孚车十乘。从至,追〈干加尃〉于世,多友或右折首、执讯。乃口追至于杨冢。公车折首百又十又五人,执讯三人,唯孚车补克以,有焚,唯马驱口复口京〈追去辶〉之孚。多友乃献孚〈上或下爪〉讯于公。武父乃献于王,乃曰武公曰:“女既静京〈追去辶〉,釐女,易女土田。”丁酉,武公在献宫,乃命向父佋多友,乃徙于献宫,公亲曰多友曰:“余肇事女,休不逆,又成事,多禽,女静京〈追去辶〉。易女圭瓒一、汤钟一口、〈繑换成钅字旁〉鍪百匀。”多友敢对扬公休,用乍尊鼎,用倗用〈上友下甘〉,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多友鼎铭文

幽王世,西周腹地关中地区经历了一次可怕的地震: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周本纪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同样在幽王世,幽王废黜来自于传统盟友申国的申后,驱逐太子宜臼,立褒国(姒姓)的褒姒为后,以伯服为继承人。为了彻底铲除逃亡申国的太子,幽王征申国,而申国则求助于犬戎,毫无防备的幽王被犬戎所败,被一路追击到骊山附近杀死。(烽火戏诸侯不可信,具体的论述汗牛充栋)

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西周再也没有在接踵而至的危机中缓过来,西周就此灭亡。

在这之后,周王室东迁,关中陷于戎狄。高高在上的周天子成为仅拥有洛邑附近土地的吉祥物,大争之世春秋拉开帷幕。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西周的灭亡,中国传统主流的主流观念,这是因为西周晚期的几位周王怠政、懒政、不作为,造成了西周晚期周王室的衰落,真正的原因真是这样的吗?

宗周倾覆的隐忧早在周夷王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周夷王是一位威权主义君王,但他的统治又十分的虚弱。因为其父周懿王的不得人心,少年时代的夷王曾经被国人剥夺过继承天子之位的权力。而正像历史上大多数的孱王庸主一样,周夷王也是急不可待用推行暴政来彰显自我的存在。他听信谗言,残忍的杀害了齐哀公,造成了东方““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这一地区诸侯的恐惧和混乱。以至于宗周名声扫地,荒服诸侯从此不再向宗周朝贡;而楚国国君则以公开僭越王号的方式以示决裂。

而继承了夷王的周厉王更是无道并最终激起鄂侯的反叛,叛军声势浩大一度抵达“厉内”(京郊),令宗周一片恐慌弥漫着惊恐:“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在外部的打击之下宗周内部的积怨也随之爆发,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鄂侯驭方鼎(王南征鼎) 及【铭文】:“王南征,伐角、僪(遹),唯还自征,才坏(在坯), 噩(鄂)侯驭方内(纳)壶于王,乃(祼)之,(驭)方(侑)王, 王休(偃),乃射,뽨(驭)方(佮)王射,뽨(驭)方休阑,王宴,咸酓(饮),王寴易(亲锡驭)方玉五嗀(瑴),马亖(四)匹,矢五束,(驭)方(拜)手뻪(稽)首,(敢)对(扬)天子不(丕)显休(赉),用乍(作尊)鼎,迈(其万)年永宝用。

厉王客死于汾,继位的周宣王虽然力图振作,北伐戎狄又膺惩荆蛮、平定淮夷、征服徐夷,将江汉徐淮地区彻底归于王化。但是此时宗周却已经是回光返照:周宣王废除了自古以来天子亲耕的籍田之礼,这意味着作为“西周盛王”经济根基的井田制已经瓦解于无形。同时日渐老迈的宣王对内冤杀杜伯,对外干预鲁政,使宗周朝廷再次失信于诸侯。而宣王后期军事上也是屡战屡败,北狄西戎卷土重来,甚至一度攻入西周腹地的泾水。到了宣王驾崩时留下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末世。


周的历史比传说中的坦格利安王朝还要富有传奇性。

周幽王即位以后地震、旱灾导致大片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以至于“邦国殄瘁”,加之幽王的暴虐,最终在太室之盟失败后招来了亡国之祸。

而宗周朝廷所在的地缘位置又给这种乱局雪上加霜。宗周朝廷一直定都于渭河谷地,西、北方向一马平川,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防范类似猃狁这样的敌人。而东部崇山峻岭的阻隔不仅造成了一旦外敌兵临城下,王畿之外的九服诸侯根本无法及时勤王。于是宗周朝廷便长期在东西两个方向疲于奔命: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完整性”,宗周朝廷要不断介入东方诸侯的各种事务;另一方面为了“国土安全”,需要保证西部的军事安全。但历史却最终证明二者不可得兼。

国人暴怒于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先说结论,国人暴怒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如下。周厉王统治期间,由于当时王室的收入锐减,收入入不付出,导致军事行动资金缺乏,所以,周厉王想从贵族手中收回三川田,咋的?

佛说全,但是遭到了贵族一掷的抵抗和抵制,周厉王采取果断措施,但是遭到贵族放逐。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帅气麻花总攻
  • qqqw763
  • 王震河
  • 欢乐秦天赐43
  • 侯轩炳
  • 9人赞过
9
5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