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课程导航
GUIDE信息网 教育资讯 正文

儿童为什么需要在自然中游戏——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2022-05-25 15:3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聆听窗外声音,走向幸福完整。

"童年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石,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

“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世界上最美的教室,叫大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

儿童为什么需要在自然中游戏

作者|佚名

来源|明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 “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可见,自然中游戏对儿童非常重要。

那么,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游戏都具有那些价值呢?

适宜的刺激更能促进儿童生理发育

自然中适宜的环境与丰富的刺激,能够激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从而促进其生理发育。

自然中游戏普遍能够促进生理发育,主要因为自然环境中的各项指标(如气体成分组成、气体温度等)较之人工环境,更适宜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利用自然环境为背景的游戏较之利用人工环境为背景的游戏,其场景能够提供丰富、动态且相对柔和的刺激,这更能促进儿童先天的好奇心与参与运动的欲望,从而更能激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并借此促进生理发展。

以草坪与人工塑胶草坪为例,前者带着生命的气味且随日照与四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它本身就是激发儿童内在探究欲望的刺激源;而后者仅仅只是一个无生命的存在,它的静止性(如色彩不随季节进行改变、草不生长等)难以激起儿童先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人类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直接或间接来自大自然,这与大自然作为丰富的刺激源是分不开的。儿童的发展,更多的是从感觉刺激开始。自然中游戏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全面的感觉刺激,进而支撑儿童感觉的发展和大脑的健康发展。

以儿童在草坪踢足球为例,儿童能够感知足球的重量、草的气味、草的温度、草对皮肤的触觉、风对皮肤的触觉、阳光照射身体的触觉等。 

多样化的情境更能激发儿童探索欲望

自然中游戏之所以胜过于其他任何游戏,是因为它在童年初期早就出现,而且自然能够激发儿童内在的对于探索的好奇并去实验,然后表达出内在的多样性的想法。

将儿童独自置于自然环境之中,面对身边多样性的生命性或非生命性的存在,即使是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树叶,都能成为儿童的玩具。自然环境设置所创造的多样化社交互动情景,更能形成大量充满想象力的游戏,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等。

以儿童折叠纸质船在小池塘中“航行”为例,儿童自己准备纸张,折叠船只,置于水面,并通过拨动身边的水域促使船只“远航”。儿童需要考虑到水对纸张的要求,太渗水的纸张,船只“远航”的时间较短;太硬的纸张,船只容易沉下去。这就需要考虑到水中的环境,船只“远航”的前方可能会有水草、会有凸出水面的石头等,这需要儿童掌控自己拨水的方向。微风时,船只的“航行”较为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风,儿童需要考虑到船只的纸张、拨水的力度、方向等等。当船只“航行”偏离方向时,可以借助木条拨动船只的方向,可以从船只的侧面进行拨水,或者从各个角度先后拨水等。总之,若需要船只“航行”成功到达目的地,中间涉及的各种变化的因素需要儿童集中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自然中游戏,儿童可以积累大量关于大自然的感知觉经验以及部分相关的知识。

以儿童对水的相关感知觉的经验与知识为例:儿童在自然中进行戏水游戏,可以了解到水的颜色、气味、状态、重量,水在不同流速时的水花的形状等。儿童在室外进行打雪仗或者滑冰等运动,能够了解到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形成雪、冰、霜、雾、水汽等形态的物质。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大自然的经验与知识,不仅为他们进入正规学习接受相关联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也促进了他们进一步深化相关学习的动机。

开放的环境更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在自然环境中,更容易吸引大量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儿童在同一个地方参与游戏(大多数室内游戏,其人员的年龄、经济等特点相对较为集中)。这种多样化、开放的环境,与没有自然做背景的环境相比,它更能激发儿童之间亲密的社交互动与多样化的情感表达,儿童也能从这样的“小社会”中积累初步的社会性感知与知识。

从这一点来看,自然中游戏不仅满足了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更满足了儿童对社会环境接触的需求,以达到杜威所认为的“儿童的本能,也须和人往来才可以发达。所以教育儿童,既要让他与自然环境接触,也要让他与社会环境接触,唯有如此,儿童的知识、道德、习惯、各方面才有启发和养成的机会”。开放式的自然环境,能够激发没有任何技能水平的儿童进行有创造性的行动。

以儿童放风筝为例,在空旷的草坪上,互不相认的儿童聚集一起放风筝。他们中间有熟练者、有初学者。熟练者能够自如地放着自己的风筝,并乐意向初学者展示与分享自己的技术、快乐。由于环境的开放性,初学者因技术水平较低所产生的群体压力感较低,他们不会感觉到较大的自卑感与胆怯心理。相反,更能激发初学者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欲望,使儿童之间能够自然且轻松地互相学习。

而且,儿童在自然中游戏较之在其他场所游戏,所感受到的同辈压力或来自父母的压力相对较小;儿童能够带着自然环境为其能带来的自信心,跟随自己内在世界去探索外在世界。这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正常发展。

丰富的经历更能提高儿童的生命体验

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是所有美的源头活水,不需要装饰便能激起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儿童置身于大自然,能够自然地感受它的大美和灵气,能够培养起质朴的情趣,立下以感动生命为取向的审美根基。

以儿童在海滩上玩沙子与人工营造环境下玩沙子为例,当沙子被移植到容器中,它已失去了其原有的自然氛围,这样一来,它与海滩上的沙子虽为同一种物质,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对孩子来说,容器里的沙子仅仅只是沙子,它只是一种物质存在;而海边的沙子,在孩子面朝大海的那一瞬间,沙子与大海、天空、白云等构成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能给他带来精神上体悟的深远的意境。

孩子在自然中游戏所形成与所提升的审美体验,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及成人后职业的选择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且,在大自然中进行游戏,更能激发儿童保护自然的欲望,进而促进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然中大量亲身体验经历,儿童可以获得对自然生物发展、自然万事万物的直觉,这些能够激发儿童今后生活中因为对于自然的关爱而不断探究并保护自然的动机。

以乡村儿童夏天玩萤火虫游戏为例:夏天傍晚,几个儿童一起捕捉萤火虫,然后将捕捉到的萤火虫放置在玻璃瓶中作为“夜灯”观赏。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初步了解到萤火虫生活的习性,如萤火虫在夜间出来活动,通常在水、草较多的地方生存;了解到萤火虫生命的脆弱,感受到萤火虫带给人类的浪漫与诗意。

当儿童长大成人,有机会去了解或探究更多有关这种生命的知识及带给人类的价值时,他们早期所形成的关于萤火虫的体验经历将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当他们了解到,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或者生态失衡时,这种带给人类浪漫想象的动物是无法生存的,这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图片来源:DE未来训练营。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世界上最美的教室,叫大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儿童在经历中成长——家校合作不是少数人的游戏

游戏与教育:自由玩耍为什么会让孩子更优秀

原来教材就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就是孩子的教材——未来小学课程的六大转向

.......

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作者|台湾|徐仁修

印度的圣人喇嘛尊者Swami Rama在他的名著《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中,一再强调:"童年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石,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从这里不难体会童年教育的重要。但我们看到今天成长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真的很令人忧心忡忡。他们看似长得高壮,却是体力欠佳,耐性虚弱。他们看似精明坚强,但情感却是愚蠢脆弱,情绪无法控制。他们有的对电玩上瘾,有的被手机绑架……怎么会这样呢?

荒野荒野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离大自然太远,也太久了!他们的生命得不到大自然的滋润与抚慰。原本应该在大自然里与各种动植物嬉戏交往,现在却被各种要考试的课程取代,原本应该攀树渡河的时间,变成在狭窄的空间上英文、数学以及所谓的才艺课。因为父母认为这些课程对孩子升学考试有帮助,对未来谋生有利。真的是有利吗?这全是父母自以为是的偏见,而倍感压迫的孩子就很容易逃入电玩与手机世界来释放压力,最后就上瘾了。

荒野父母用自己成长的匮乏经验来设定孩子的人生,也就是希望他们未来能当官与发财。因为他们看到当官的威风,有钱的可以买通鬼神。于是拎着孩子投入那跃龙门的鱼群,完全忘了孩子的个性与天分,也不曾想过,怎样才是这个独特孩子的美好人生?甚至很多家长竟然相信商人的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结果不是成了拔苗助长,就是践踏幼苗。

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了解人类百万年来的祖先是如何生活,他们在我们细胞中印记了什么重要的讯息或程序,这跟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健康与快乐有直接的关系,分析起来,可以归纳如下。

一、基因中的蛮荒乡愁

荒野中的我们每天要与千百种动植物接触,游猎民族中十岁孩子的自然知识已经非常惊人。

荒野人类有百万年生活在蛮荒大自然里。祖先为了适应那样的环境,而在生理心理随着自然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应性,这些都会印记在我们的细胞基因中。例如,我们的生理时钟。有越洋旅行经验的人就明白生理时差的痛苦。其实睡眠的时间与我们的生理,甚至心理都息息相关。我们的消化与吸收、荷尔蒙的分泌、内脏的休憩……总配合着睡眠运作。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古老印记,我们只能顺着它。如果长时间逆着它,我们的健康就一定受影响,看看过夜生活的人,就很容易明白。

荒野百万年来,蛮荒环境也形成我们的感官效率,例如我们的视觉。在那漫长的年代中,人类的眼睛最常看的距离是两公尺以外的物体,天黑后就很少使用视觉。看看现代的孩子,长时间都注视45公分以内的书本,晚上还点灯夜读。还要看电视,滑手机,目不转睛地打电玩,全都违反我们数百万年打造出来的眼睛生理与结构,也就难怪有那么多的孩子眼睛出了问题,要戴上眼镜,变成青蛙王子。

荒野同样的,我们的听觉、嗅觉、味觉也都受到现代生活的扭曲,我们戴耳机听音乐,让耳膜直接受到声波冲击。我们吃很重的口味,造成体内“三高”而危害身体健康。这些都是容易查觉的,但在心灵上、情感上,我们就很少人能觉察。例如,我们的祖先每天要与千百种动植物接触,寻找它们,倾听它们。生活中随时有机会与大自然不同的物种生命连结,这成了我们生命的潜习性,也形成我们今日身体细胞对蛮荒环境的乡愁。

天地间的美景会抚慰我们基因中对于蛮荒的乡愁

荒野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家希格德·F·奥尔森在《低吟的荒野》(程虹 译)中写道:往昔祖先与江河湖泊、高山草原及森林心心相印时,众心所向的某种内心的渴望,现在却渐渐离我们而去,正是由于我们几乎忘了过去,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才存有一种不安,一种对现实的急躁。舒适而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都无法令我们满足。

荒野我们很多同胞喜欢种花莳草养宠物,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只觉得这样做很快乐,其实她是在抚慰细胞中的荒野乡愁,所以,不知不觉就快乐起来。我们去远足或踏青,喜欢到偏远未开发的野地山林,喜爱探查秘境,这些都是遗传自远古的游猎祖先。

荒野从这最简单的例子中,我们知道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是身心健康最直接与最简单的途径,而且孩子越小成效越好。如果等到网络游戏成瘾,就事倍功半了。

二、为孩子的基因写入好程序

人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这是争论了几百年的问题。人会使用工具,动物不会。这许久的认知被珍·古道尔否定后,又陷入新的争论了。不过我觉得印度智者奥修说得好:人类出生时,基因几乎是空白的,而动物出生时,多少都在基因中已写好许多程序,越低等的写得越满。所以昆虫的一生所需的行为程序,出生前即已写好!愈高等的动物写得愈少,而人类最少。人是在出生后由双亲主写程序,随后环境也来加入。人类的童年时期很长,这样才能写入很多日后需要的各种程序。写入怎样的程序,也决定孩子的未来是怎样。由此可知道为什么童年教育如此重要,正如文章开始时引用喇嘛尊者的名言:“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

荒野在众多的程序中,让孩子熟悉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是重要的第一个程序,这是费时长久的事,但功效显著。一位学者研究发现,亚马逊雨林里一个11岁的印地安孩子,他对热带森林的知识与经验,超过美国大学的森林系研究生。现代父母能为儿童做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让孩子的蛮荒乡愁被抚慰与连结,使他能身心健康地长大。儿童时期是写入大量程序的时候,而最难也是最容易写的是由大自然来主写的程序,那是因为大自然被破坏得太严重了,都市的小孩尤其没有机会,到大自然去变成一种奢求。我们从这里可以了解,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保护更多的荒野大自然来让儿童熟悉是多么的重要。

荒野此外,父母对儿童教育的不了解,错过了这时期的荒野自然教育,导致未来孩子长大后的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偏差,也是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

三、从自然生态中看见完美

我们带孩子进入自然,除了玩耍,最重要的是自然观察。但自然观察并不是要你记住这个名字那个名字,也就是不要在意分类与命名,而是要学习欣赏宇宙自然的神奇:抬头好好欣赏星球的完美运转,日夜四季的变化,星河的浩瀚。看看水的奥妙:澎湃的海洋,蓝色的湖泊,壮丽的瀑布,皑皑的雪山,雨后的彩虹,都是水分子神妙的游戏。明白自己所生存的宇宙是如此壮丽、神奇、完美,人怎可能不敬畏大自然,怎么会不谦卑呢?

荒野其实,生命才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神奇完美,更是我们自然观察与欣赏的核心。例如,我们要学习欣赏花的颜色与造型,蝴蝶的轻盈舞姿和它们身上的色彩与图案。我们要学习倾听各种虫鸣鸟叫,分辨各种花草树木的气味,而最重要的是去观察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间发生的故事与彼此的关系,也就是去看身边这整个生态系统里每一种生命间共生共荣的完美关系,看见每一种生物都同等重要而没有贵贱。唯有如此看待这大自然的一切,尊重生命才会成真。

荒野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看见,大自然如此欣欣向荣正是生物族群与族群间互相帮忙的结果,那些看起来愈柔弱的生物,数量愈多,像蜉蝣生物、小昆虫、青草等,反而愈顶级的强势动物数量愈少,像老鹰、狮子、老虎等。从个体彼此间的关系,在表面上看是一种残酷的生存竞争,例如一只羚羊被一只狮子猎食是残酷的,但若从生物族群间去看,羚羊群与狮群的关系,其实是互相帮助的,否则彼此都会灭亡。这是一种大慈大悲的共生机制,才能让大自然如此丰饶。

引导儿童到自然荒野里去,让孩子看见大自然物种间的这种完美关系,来建立孩子正面的思考与价值观。去明白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怀有这样认知的孩子才能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溪水方有再清澈的机会,天空才有再湛蓝的机会。想想大自然有国界吗?候鸟千里迢迢飞到南方过冬,会被当地的其他鸟类驱赶杀害吗?大自然可以做到四海一家,为什么自称灵性动物的人类却做不到?看看今年逃往欧洲的难民,所受到的对待,实在可以用野蛮来形容。

荒野人类梦想着桃花源,想重回伊甸园,但却又不断以开发之名破坏伊甸园,我们不但离人间天堂愈来愈远,还把地球搞得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不是很值得我们自认为是现代文明人来深思?

四、为孩子的精彩人生打下基础

荒野我们的生活如此汲汲营营,忙忙碌碌,几乎都忘了问问自己生命是来这个地球做什么?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好像所有我们做的,只为了求生存。如果是,你这样继续忙碌下去有意义吗?想想你求生存的最后是怎样?你还不是死了!所以由生到死这段活着的时间必有更高更重要的意义,那是什么呢?那是每个人应就自己的直觉与天赋,去定自己人生的意义。其实,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这段生命,这个人生之旅可以过得很精彩。

荒野精彩有许多种,但对很多人来说,希望能有丰富的创造力去创造美好的事或物,这是普世的价值。创造力是人类相当珍贵而独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也就是要把这种能力的程序在童年时写进基因里,怎么写?

荒野创造是创建尚未成形出现的事或物,那是需要靠想象力。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所以,培养创造力先要培养想象力。但,想象力又如何培养呢?

荒野想象力是来自欣赏,例如葛罗飞在欣赏美国浩瀚的大峡谷之余,靠着想象用音符来表现,所以有了《大峡谷组曲》。想象故乡山水的壮丽,捷克的史麦塔纳在我的祖国交响诗中,谱出《莫儿道河》的动人乐章而名垂乐史。李白欣赏三峡的壮丽,又为自己的冤屈得伸,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早发白帝城》。苏东坡欣赏明月普照,用想象力想着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生的悲欢离合,于是创作了传颂千年的《水调歌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