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天气一般持续多久-为什么初伏是10天

高温天气一般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不过具体的天数可能根据每年的天气现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传统的农历上讲:过了立秋,还会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只有过了处暑(8月23日),气温才能慢慢下降。过了9月上旬,一般就不会再有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了。也就是说,还要再熬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高温天气才能结束。


干热型


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在夏季,我国北方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山东聊城等地经常出现。


闷热型


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相对而言)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由于出现这种天气时人感觉像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样,所以又称“桑拿天”。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地经常出现。

为什么初伏是10天

910012793:你好。中伏20天的原因有二:其一:大暑至立秋之中,只有一个【庚日】,中伏10天。三伏共30天。大暑至立秋之中,有两个【庚日】,中伏20天。三伏共40天。其二:以07月19日为界:之前进初伏,中伏20天。之后进初伏,中伏10天。

末伏为10天。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一个月

什么叫三伏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一伏也就10天左右 一年中梯次增加的热天,10天为一伏 “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三伏天午休多久

 炎炎夏季,本就让人容易困乏,加上劳心劳力地工作,午休就更加重要。20-30分钟的一个完美午休可以改善大脑供血,缓解疲劳感,预防脑中风。俗话说得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医学已经证明:中午小憩,有助身体健康和下午继续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炎炎夏日。

这一点,古人做得很到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杨万里有诗云“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日白昼很长,睡个美美的午觉,一下午就都是精力充沛。

2021夏季热多久

今年是公历2021年7月11日,今天是入伏日,进入了夏季最闷热的伏天。今年的三伏天时间如下:初伏为2021年7月11日一7月20日,为期10天。


中伏为7月21日一8月9月,为期20天。


未伏为8月10日一8月19日,为期10天。


而出现三伏天(30天或40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要从古代的历法记载时间的办法说起。我国古代农历的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合并组成记时,天干为数字10个,地支为数字12个,以庚日为基数,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等。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即从入伏到十日后为初伏,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倍数,今年某一天是庚日,每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日期不尽相同。


夏至日与立秋日之间出现4个庚日,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庚日出现早晚将影响中伏天长短,因此中伏天的天数是不固定的。这就是传统农历中的长久形成的定律,我们一定要学习与运用其为现实生产服务。


从以上的说明让我们明白了三伏天中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了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总法的经验值得学习与传承,让我们能运用其为解决现实难点找出方法。从中能学到古人创造的传统历法的博大精深,从中能让我们明白了传统农历与现行公历的各自优劣,在农业中运用其为农业生产服务,趋利避害,把握好农时,不至于影响全年粮食收成。这是本文要给广大种田农民朋友的一点知识与经验,希望能共同来应对气候对农业的不良影响。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 DrugLover_1
  • 茜妍诗美
  • 谢阿泽
  • 乌衣隶书
  • 比特霸霸
  • 6人赞过
6
4
0
评论 0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相关文章